同课异构 互学促教
——记参加凤台四中第十二届教育教学公开周九年级历史学科同课异构活动
11月10日上午,适逢凤台四中第十二届教育教学公开周。龙湖中学历史组教师孙帮玲老师在教研组长汝灿玲、教务处九年级级部主任尹良顺陪同下赴凤台四中参加历史学科九年级(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的同课异构活动。
为了在活动中展示龙湖中学的教学水平及教师风采,孙帮玲老师精心备课,认真听取同行的建议,在历史组同仁支持帮助下多次打磨修改。常常在放学之后花时间进行无生上课,万家灯火中空荡荡的教室是孙帮玲老师上课、汝灿玲老师听课的身影。付出了精力和汗水,换来的是对教与学领悟的升华,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深入,对教材的驾轻就熟和信手拈来。
活动在达健楼五楼录播室展开。凤台四中的历史教师沈丽娜先进行展示。沈老师依据学校的“五心”教学——预习(诚心)、探究(专心)、检测(精心)、巩固(信心)、反思(舒心)进行教学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很完整。导入通过播放“黑船事件”视频提出问题,日本该何去何从?简单介绍日本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的转折性事件: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从而引出课题明治维新。
一、幕府锁国,内忧外患。通过材料分析明治维新的原因内忧外患,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明治维新的前提是倒幕运动,通过知识填空,让学生掌握倒幕运动的相关知识。从日本困境让学生理解改革的必要性。
二、向明而治,脱亚入欧。时间、领导人、目的、措施、性质带领学生逐一探究完成。尤其在措施环节运用材料教师逐条解读带领学生学习改革措施,小组合作完成连线并讨论改革性质。
三、维新之思,启迪未来。
影响环节,创设“天皇的朋友圈”情境,让学生理解积极性与消极性及启示。
四、总结提高
拓展比较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总结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课堂小结。并完成4道课堂选择题检测。
最后,布置课后习题:制作《中日历史大事对照表》,本课基础训练。
孙帮玲老师接下来展示。
导入从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开始讲到日本的改革。
一、危机重重——明治维新的原因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播放视频“黒船事件”思考落后了就要挨打,民族危机严重,材料解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市场、资金、自由劳动力,阶级矛盾尖锐,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主力。社会危机矛头指向幕府将军,倒幕运动是明治维新的社会基础。
二、寻道图强——明治维新的内容
《五条誓文》改革的决心意志,政治维新:废藩置县,“幕藩体制”介绍,材料解读,改革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市场。
播放视频考察团出访,改革的方向信心。
经济维新:材料解读地税改革,殖产兴业。
社会维新:文明开化 材料解读,图片感受。解决资金、市场、技术、社会环境、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由缺少原材料引出军事维新: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三、脱亚入欧——明治维新的影响
材料解读积极影响,转折的双重含义——社会性质与对外政策。
材料解读局限性。
最后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分组讨论日本崛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明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核心素养升华。
接下来是研讨评课环节,凤台四中校长张艾功,分管教学副校长王文足全程参与了两位教师的听课评课环节,重视程度很高。评课活动由凤台四中历史组组长向正权老师主持。首先由两位上课教师谈谈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及课后反思,然后开始评课。先由龙湖中学汝灿玲老师评课,汝老师对年轻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教学环节及实施完整,教学符合课标要求,注意情景设计贴近生活,在教学中贯彻中外历史结合,注意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整合等方面进行了表扬。同时指出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要有深度有难度,材料选取要有深度有难度有说服力,教师一节课面面俱到完成很多内容就会讲不明白学不明白。反观龙湖中学孙帮玲老师的教学优点很突出,材料运用恰当,利用材料带领学生去研读、理解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核心素养“和平崛起”超越改革启示,学生由开始的不敢回答到由启而发的积极参与,渐入佳境,自己说出了老师的核心素养生成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接下来其他教师也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王文足校长在评课中也在肯定两位教师优点之后,指出孙帮玲老师的教学时间安排上有不合理之处,头重脚轻,最后的影响时间太少,讨论不够充分。最后张校长讲评,他谈到教学设计的立足点是课程标准,是立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深度与高度。如何在学生会与不会中进行选择,效率会更高些。特别感谢龙湖中学的孙老师给我们展示的高水平教学,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呈现出新课程标准下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施的追求。正如龙湖中学王赵陈校长点评的那样:敢于亮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扩大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强大自己,带动更多的人努力进步,这就是龙湖中学教师的教育素养!希望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校际交流,共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